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姜曉蓉
AI時代,電影產業(yè)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。未來的電影之路如何走?
10月22日,2024青年電影周(浙江)“光影未來”主題沙龍暨項目發(fā)布會舉行。國內外、行業(yè)上下游產業(yè)鏈知名導演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,探討數(shù)字電影技術高質量發(fā)展。
活動現(xiàn)場 組委會供圖
《星球大戰(zhàn)》《大白鯊》等真人與動畫合成影片的面世,眼花繚亂地模糊了電影真實記錄現(xiàn)實的本性。電影從感光時代到數(shù)字時代,失去了什么,又得到了什么?國家一級導演、中國“第五代導演”重要成員、中國電影家協(xié)會數(shù)字制作工作委員會會長江海洋認為,AI技術的介入,讓電影失去了原有的真實性,但獲得了虛擬的真實感。
在影片《攀登者》中,江海洋擔任監(jiān)制。這部影片的拍攝過程,讓這位老電影人前所未有地感受到AI技術給電影帶來的沖擊。影片中,80%的內容都和珠穆朗瑪峰有關,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,攝制組去珠峰大本營拍攝顯然是不可行的。拍攝前,團隊提出的方案是通過AI技術呈現(xiàn)和珠穆朗瑪峰有關的畫面。當時,他有些懷疑,如此復雜的畫面,AI技術能做到嗎?
“事實上,所有實景拍攝都在天津郊外的一個采石場完成?!苯Q蠼榻B,影片中那些冰天雪地、狂風怒號、奮勇攀登的畫面,都來自于AI技術。
當AI技術處理的珠穆朗瑪峰畫面出現(xiàn)在眼前時,有著豐富電影制作經歷的江海洋有些震撼?!癆I和電影的結合幾乎做到了無中生有、無縫對接、無所不能?!彼f。
活動現(xiàn)場,好萊塢“iFrame Studio”創(chuàng)始人、ADG美國電影美術工會PDI會員李一介現(xiàn)場分享《鄭成功傳》AI宣傳片。這部宣傳片所有鏡頭均基于AI生成,通過現(xiàn)代技術鏈接起傳奇人物鄭成功,讓不少觀眾驚嘆。
《流浪地球》B組導演郁剛在分享中提到,有不少人問他,四年才有一部《流浪地球》,速度能不能快一點?他的答案是技術上可以。在AI技術的支持下,不用再去搭建那么多實景,很多畫面都可以通過AI完成。
近年來,AI技術在電影制作中大放異彩,這也讓人看到了AI的無限潛力。據OPEN AI公司預估,Chatgpt-8參數(shù)將達到100萬億,這將超過人類智商的總和。人腦是有上限的,AI的上限似乎難以預估。
那么,在實際的電影制作過程中,AI技術的使用面臨著哪些難點?
李一介認為,當前的AI技術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電影制作中,由于效率高成本低,也很市場受歡迎。但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,版權如何界定,這是大家面臨的共同難點。
在未來電影的發(fā)展道路上,科學和藝術能不能共融?AI時如何平衡技術創(chuàng)新和電影的藝術性?
江海洋說,算法不能取代想法,就像科學不能取代藝術。“但有一點很明確,在機器和人共同進化的時代,會用工具的人一定走在時代的前沿?!?/p>
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系主任陳軍認為,AI技術在電影中的使用越來越強大,但無論如何也只是工具。藝術作品要有生命,還是要以人為主導。
AI技術的發(fā)展打開了應用的邊界,拉近了每個人和虛擬環(huán)境的距離。但最核心的問題是,電影的精神內核仍然需要通過人的創(chuàng)作來完成。這一點,AI也許無能為力。
“轉載請注明出處”